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征稿简则
论文模板
保密审查表
更多...
友情链接
自控中心站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协会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知网
万方论文查重系统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工程设计及标准
海上石油平台井口控制盘设计类型分析
屈少林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海上石油平台地质油藏、井口平台条件和逻辑控制等技术要求的差异,井口控制盘的控制原理和工作方式不尽相同,导致该产品基本都为单体设计产品,为了总结该产品类型及其设计特点,弥补此研究方向的不足,为以后井口控制盘的设计及选型提供参考,需要对井口控制盘进行设计类型分析。针对海上平台应用的井口控制盘产品,根据其操作元器件设计及其使用环境不同的特征,总结归纳每种类型的设计特点,并对其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出电子按扭式、机械先导阀式两大类六种类型的井口控制盘模式,电子按钮式分为正压防爆型和隔爆型,机械先导阀式根据平台设计要求不同,分为液动控制和气液控制两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设计和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机械先导阀式井口控制盘成本及维护费用较低,以DCS为控制核心的设计是目前的主流趋势,从成本及维护性考虑,推荐优先使用。
催化重整中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设计
吴斌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催化重整装置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选型设计原则。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气体检测原理,包括催化燃烧、红外线吸收、电化学、半导体及光致电离,详细论述了烃类可燃气体和氢气应选用催化燃烧型检测器、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电化学型检测器,重点论述了针对苯气体检测的光致电离型检测器,给出了各种检测器的测量范围和报警值,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参数要求;介绍了检测器的现场设置,包括释放源的确定及检测器的安装位置等事项;探讨了控制室监控系统的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几种配置方案,展望了监控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水封洞库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探讨
刘秀琴,李莉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家原油储备的建设重点已经从地面库转移到水封洞库,而水封洞库设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地下工程,我国大规模水封洞库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经验都比较少。地下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同样需要研究、总结和提高,根据国内水封洞库项目设计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水封洞库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智能工厂数字化交付初探
樊军锋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基于鹰图智慧工厂全生命周期企业级解决方案SmartPlant Enterprise的使用,对于智能工厂数字化交付过程中,实施的主要方法及主要流程。并提出如何将满足国外业主数字化交付要求的初步实施阶段,转变为工程公司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在新技术环境下提高工程公司业务能力和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翟仲曦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包编制阶段,以GB/T 50770—201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为依据,简述了安全完整性等级的预估、安全仪表系统的独立性及故障安全型等基本设计原则,从SIS输入、SIS输出、SIS逻辑三方面提出了SIS回路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及设计考虑;结合工程项目实例,针对具体工艺操作要求及安全联锁工况,介绍了石油化工装置工艺包编制阶段安全联锁回路的设计方案,合理保证安全仪表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过程控制技术
外输泵机组在线监测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研究应用
高宝元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田外输泵机组没有专一的在线监测故障智能诊断系统、长期振动超标、存在不安全且浪费电能、容易引起停输造成损失等实际问题,研制出外输泵机组在线监测故障智能诊断系统,主要由检测复合传感器、采集器、多口转发器、就地监控单元和远程监控单元五部分组成。通过实时监测外输泵组振动、转速和油温等参数,实现了就地和远程在线监测外输泵机组的运行状态、及时诊断故障结果和提出预知性维修指导意见,确保了外输泵组安全可靠地运行,延长了无故障使用期限,从而避免非计划停机,节省运行和管理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经2016年在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三个增压点进行了现场应用,满足了长庆绿色数字化油田发展的要求。
一种基于改进形状分析的粘滞特性检测方法研究
孔杰 田学民 尚林源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控制阀粘滞特性是导致工业过程中控制回路振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控制阀粘滞特性检测方法大多都以特定假设为前提,只适用于特定的范围。针对面积峰值法仅适用于自衡对象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形状分析法。基于自衡对象和积分对象回路输出形状的差异,对振荡回路偏差信号的二阶导数信号与原信号的较大差异性进行区分,从而进行粘滞特性检测。该方法克服了面积峰值法只适用于特定范围的局限性。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示功图面积变化的抽油机冲次优化调整方法
徐向前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现有数字化抽油机智能调整冲次的主要不足,提出了基于示功图面积变化的冲次优化方法。现有数字化抽油机主要依靠工控机的计算能力分析示功图,进行冲次的调整。在现有的数字化抽油机的RTU和变频器之间增加冲次调整优化模块,模块由单片机作为核心芯片,根据悬点示功图面积的变化优化调整冲次,同时完成与RTU和变频器的通信控制。这样抽油机具有了智能控制冲次的能力,不再依赖上位工控机。在采油现场进行了试验,记录示功图的变化以及冲次的调整。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冲次的调整优化符合油井供液能力变化的趋势。
基于小波包和BP神经网络的潜油直驱螺杆泵故障诊断
辛宏 刘天宇 张磊 刘涛 杨海涛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准确诊断潜油直驱螺杆泵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和BP神经网络的螺杆泵故障诊断方法。对螺杆泵在不同工况下有功功率进行3层小波包分解,提取小波包特征能量, 然后构造小波包特征能量向量, 并以此向量作为故障样本对三层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智能化故障诊断。仿真结果表明:训练的BP网络能很好地诊断潜油直驱螺杆泵的故障。
基于故障树的SIS可用性分析
徐飞 谭壮壮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仪表系统(SIS)的可用性即安全失效概率(PFS)是衡量安全仪表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在阐述SIS表决结构的设计特性及其可用性关系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故障树SIS表决结构的可用性关系,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表决结构故障树可用性与设计特性不能完全相符,更加准确的可用性模型需尚需进一步研究。
基于MF-SVD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萨其日拉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值域均值模式分解(Extremum Field Mean Mode Decomposition,EMMD)在分解精度上、端点效应抑制和计算耗时上均优于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算法和自适应时变滤波分解(Adaptive Time Varying Filter Decomposition,ATVFD),可以有效的提取机械振动信号故障特征,但是实测现场信号往往参杂大量随即噪声信号和局部强干扰噪声,严重影响EMMD分解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MF-SVD(MF,morphological filters,形态滤波;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奇异值分解)去噪方法与EMMD分解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准确的提取滚动轴承内圈损伤的故障特征,还可抑制端点效应,有着良好运算速度和精确度。
信息技术
炼化一体化项目DCS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杨乐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信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根据信息安全问题的设计目标和原则,基于炼化一体化项目特征,本文提出从DCS系统DCS安全分析、信息安全防护结构以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三要素结合的设计方案,讨论其实施方法,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振动光纤技术在油气管道站场周界防范中的应用
许威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详细介绍了振动光纤系统探测振动的原理,并将当前油气行业内应用较广泛的几种入侵报警技术(微波对射、激光对射、振动电缆、振动光缆)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工程应用实例证明了振动光纤入侵报警技术具有误报率低,防雷、防爆、抗电磁干扰、耐腐蚀、不受恶劣环境影响,且安装便捷,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周界,可实现无死角防御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油气管道站场等易燃易爆场合。
集中监控智能化在元坝气田的应用
李波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元坝气田在国内高含硫气田开发领域首次提出“地面集输站场集中监控智能化”的概念,对“集中监控、片区巡检”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着重介绍了新型管理模式下气田的基本设置和安全方面的措施,围绕智能化展开讨论。此模式提高了气田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减少了操作人员数量并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降低了气田的运行成本。
仪器仪表
新型振筒式密度计研究与应用
蒲鹤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振筒式密度计由振筒部分和硬件电路部分组成,是一个弱耦合、正反馈的闭环系统。本文对振筒式密度计的测量原理进行阐述,介绍了密度计振筒结构和信号处理电路,分析了环境噪音、温度、黏度、流速等因素对密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降低频率干扰的措施来提高测量精度。将密度计法计算的转输量、手工法计算的转输量以及质量流量计测量值三者进行比较,密度计法计算的转输量的质量相对偏差均在0.1以下,更接近质量流量计测量值。
天然气大流量计量检定系统的设计
王海向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天然气高压、大流量计量站检定工艺流程,提出了量值溯源总体设计和检定系统总体设计。通过对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工作标准装置区、核查装置区和被检装置区的温度、压力、流量数据的采集、处理、计算,实现了高压、大流量流量计的检定。检定系统诊断方案的设计为检定系统的准确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汽液两相流计量比对装置的实验研究
谈建平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阐述了一种对汽液两相流计量仪表性能检测的对比装置及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对比装置的相对偏差小于5%。可对湿蒸汽质量、干度测量装置进行实流检定。该装置从油田需求出发,能够对油田注汽所使用的压力、流量、干度范围有效覆盖,为油田注入蒸汽的计量仪表进行实流性能检定。
创新与实践
有关浮顶油罐液位测量导波管侧面开孔问题的探讨
贾学志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为准确测量内浮顶罐、外浮顶罐内油品的液位和采样,在浮盘上需要开孔以使导波管、采样管等穿过浮盘延伸到储罐底部,同时为保证液位测量的准确度、保证所采样品具有代表性,需要在导波管侧面开一些孔,以保证储罐内各层的介质均与管内一致,储罐内液位与管内相同,但是,导波管侧面的开孔带来了油气污染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并与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原则相违背,改变这种做法是必要的,开孔可随浮盘的上下移动而自动开闭的导波管巧妙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导波管能保证在浮盘下部的开孔全部是打开的,而在浮盘上部的开孔则全部处于关闭状态。
劣质原油重金属分布及优化加工控制措施
许海滨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洋石油海上平台DeltaV中控系统CPU控制器超负荷优化改造
赵海亚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海上平台中控系统的基本情况,并对海上平台中控系统CPU控制器超负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中控系统控制器优化改造,以达到降低中控系统控制器负荷的目的,彻底解决了因中控系统超负荷而导致生产关停的风险,保证了平台的正常安全生产。
榆济管道排污量便捷计算的研究与应用
迟百川 李明丹 屈大鹏 张勇 沈卫凯 宿彦通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榆济管道排污罐风险隐患及运行成本,提高生产便利度,本文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并通过建立模型及数学推导,得出新的计算公式。经理论和实际验证,该计算方式更加符合现场的实际需求。同时,借助Visual Studio(VS)编程软件,做出可视化界面,使得排污量的计算方便快捷,很好的解决了排污罐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SAP系统性能优化
刘皓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SAP系统在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与多个周边系统集成后,虽然大大提高了效率,但随着系统长期运行,数据量增加,加之系统设备老化,SAP系统性能往往会呈下降态势。增加或者更换高配置设备往往是解决性能问题最简单、见效最快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但成本高,而且也忽视了大量被浪费的系统资源。本文将从程序、系统参数及设置、数据库和硬件网络环境这四个角度分析SAP系统调优问题。
吹气法在硫磺回收装置液硫池液位测量中的应用与实践
李自皋
2017, 53(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结合硫磺回收装置液硫池工艺流程,液硫介质黏度大、易凝固结晶的特点,阐述了吹气法液位测量的静压平衡原理,重点介绍了该方法在液硫池液位测量的安装、定压恒流设置、变送器静压量程计算、误差分析等应用实践,并分析了吹气法应用的优势与不足及改进措施。